一、项目背景
我矿传统的回采工作面末采设计,即:末采时支架顶梁上方不支护,回撤通道内采用5排锚杆、2排锚索进行支护,支架回撤时采用两个支架做掩护架,三角区使用25根单体支柱进行维护。该方式不能很好控制三角区顶板,支架回撤期间职工操作的安全风险较大,支架回撤效率较低,针对以上问题,特对回采工作面末采进行优化设计。
二、技术原理
支架顶梁上部不支护区域采用锚杆(索)配合锚网梁进行支护,回撤期间掩护架由两架增加为三架,保证了回撤期间形成掩护架后三角区顶板稳定,彻底淘汰了使用单体柱对三角区顶板的维护。
三、自主创新
将原来支架顶梁上方顶板和三角区内顶板被动支护改变为锚杆、锚索联合支护的主动支护,提高了回撤通道及三角区顶板的支护强度,同时增加掩护架对三角区顶板进行支护。
四、开发应用
1、分别研究制定了适合我矿10#煤、11#煤的末采设计;
2、加强了末采期间对顶板的支护强度,保证了支架回撤期间的顶板管理。
五、应用推广
有效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(传统支架回撤时,每回撤一架三角区需回、支单体柱计20根,工程量大,优化后,三角区淘汰了使用单体柱对顶板的维护),降低了支架回撤期间职工操作的安全风险,实现了矿井的安全生产。
已推广至全矿所有末采工作面。
六、经济效益
1、由原支架回撤时三角区支护需约消耗100根单体柱减少至30根以内,可节约单体柱70根,平均按1500元/根计算,可节约成本10.5万元;
2、有效提高了支架回撤效率,原一个小班最多回撤4架,经优化后回撤5-6架,支架可以超前3天回撤完毕;
七、技术推广
可推广应用于中厚煤层、顶板较为完整的末采工作面。